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(allo-HSCT)是治疗血液系统疾病的一种重要措施。但接受allo-HSCT的患者可(kě)能(néng)会出现危及生命的移植后并发症,如严重感染和移植物(wù)抗宿主病(GVHD)。既往研究报道移植后患者的血流感染(BSI)的发生率為(wèi)9.2-29.5%,而且脓毒症仍是接受allo-HSCT患者入住重症监护室(ICU)的重要原因之一。然而,与allo-HSCT后脓毒症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尚未明晰,目前也没有(yǒu)用(yòng)于评估allo-HSCT后脓毒症患者的長(cháng)期和短期生存的预测工具。基于此,北京大學(xué)人民(mín)医院张晓辉教授团队结合了临床特征和实验室化验结果,开发了用(yòng)于allo-HSCT后脓毒症患者的生存预测系统。
01研究方法
该回顾性研究纳入了2012年-2021年于北京大學(xué)人民(mín)医院接受allo-HSCT并确诊了脓毒症的成人患者。模型开发队列纳入了就诊于2018年-2021年的287例患者,外部验证队列纳入了2012年-2017年的337例患者。中性粒细胞和血小(xiǎo)板植入的定义為(wèi)连续3天中性粒细胞计数≥0.5×109/L的连续7天血小(xiǎo)板计数≥20×109/L。生存时间记录起始于allo-HSCT后脓毒症确诊时。主要结局是模型开发队列和验证队列中的14天和6个月死亡率。
02研究结果
患者临床特征
模型开发队列(n=287)和外部验证队列(n=337)患者的基础疾病、移植时间、脓毒症确诊前住院时间、急性和慢性GVHD发病率、SOFA评分(fēn)和第3天实验室化验结果等临床特征均相当(p>0.05)。与模型开发队列相比,验证队列的男性患者较多(duō)(p=0.035),移植后确诊脓毒症的年龄较低(p=0.003),接受单倍體(tǐ)相合移植的患者较多(duō)(p=0.028),接受改良白消安/环磷酰胺(BU/CY)+抗胸腺球蛋白(ATG)预处理(lǐ)方案患者较多(duō)(p<0.001)。
400例(64.1%)患者通过血培养鉴定出了感染病原體(tǐ),其中372例患者感染1种病原體(tǐ),22例感染2种病原體(tǐ),5例感染3种病原體(tǐ),1例患者感染4种病原體(tǐ)。革兰氏阴性杆菌是最常见的病原體(tǐ),包括大肠杆菌171例,肺炎克雷伯杆菌67例,铜绿假单胞杆菌29例。屎肠球菌、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革兰氏阳性菌。4例患者血真菌培养阳性。在病原體(tǐ)被确定的患者中,多(duō)重耐药(MDR)发生率為(wèi)86.8%(347/400)。在模型开发队列中,MDR与6个月(p=0.190,OR=0.604,95%CI:0.284–1.284)和14天死亡率并不显著相关(p=0.185,OR=0.495,95%CI:0.175–1.400)。两个队列患者的具體(tǐ)临床特征如表1。
表1.两个队列患者的临床特征
预测模型的构建
模型开发队列的多(duō)因素分(fēn)析最终确定了6个月死亡率相关的7个独立危险因素,具體(tǐ)為(wèi)≥2级急性GVHD(p<0.001;OR,4.219;95%CI,1.953–9.113)、慢性GVHD(p=0.004;OR,5.632;95%CI,1.723–18.409),总胆红素≥1.5倍正常值上限(正常值上限為(wèi)31.5μmol/L;p=0.001;OR,2.979;95%CI,1.546–5.741),乳酸脱氢酶(LDH)≥250U/L(p=0.002;OR,2.719;95%CI,1.459–5.068)、肾功能(néng)不全(p=0.002;OR,3.889;95%CI,1.671–9.054)、呼吸衰竭(p<0.001;OR,9.333;95%CI,3.383–25.748)和急性心衰(p=0.031;OR,3.657;95%CI,1.127-11.863);此外确定了14天死亡率相关的6个独立危险因素,具體(tǐ)為(wèi)慢性GVHD(p=0.016;OR,5.392;95%CI,1.364–21.325),C反应蛋白≥150mg/L(p=0.002;OR,4.828;95%CI,1.826–12.765),LDH≥400U/L(p<0.001;OR,8.296;95%CI,3.073–22.399)、呼吸衰竭(p=0.020;OR,3.370;95%CI,1.215–9.350)、神经系统功能(néng)障碍(p=0.036;OR,3.579;95%CI,1.088–11.767)和凝血功能(néng)障碍(p<0.001;OR,16.368;95%CI,4.778–56.076)。6个月和14天死亡率的多(duō)因素分(fēn)析结果如表2。
表2.6个月死(上)和14天死亡率(下)相关因素的多(duō)因素分(fēn)析结果
依据模型开发队列的独立危险因素的回归系数,研究者对每个独立危险因素进行了评分(fēn),从而建立了6个月和14天的预后模型。随着风险评分(fēn)的增加,6个月和14天死亡风险也升高,具體(tǐ)结果如图1。
图1.6个月(A)和14天(B)预后评分(fēn)与死亡风险的关系分(fēn)布图
预后模型的验证
研究者执行了1000次bootstrap内部验证和临时外部验证。模型开发队列和验证队列预测6个月死亡率的曲線(xiàn)下面积(AUC)分(fēn)别為(wèi)0.857(95%CI,0.813-0.901)和0.906(95%CI,0.873-0.940),预测14天死亡率的AUC分(fēn)别為(wèi)0.899(95%CI,0.837-0.960)和0.903(95%CI,0.864-0.943)。校准分(fēn)析也证明了,该模型对allo-HSCT后脓毒症患者6个月和14天死亡风险的预测与实际情况的一致性良好。
03研究结论
该研究是allo-HSCT后确诊脓毒症患者的预后模型构建的首次探索。该预后系统经过内部和外部验证,能(néng)够准确地评估此类患者6个月和14天的死亡风险,而且模型中纳入的因素可(kě)在脓毒症确诊的早期阶段获得,因此该模型能(néng)够早期识别并及时治疗死亡风险高的allo-HSCT后脓毒症患者。
上一篇::误诊率高达70%的疾病,患者能(néng)死里逃生吗?
下一篇::口腔念珠菌病易感因素的研究进展